職業健康安全培訓.pptx
,職業健康安全培訓,一、2015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 根據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2015年共報告職業病29180例。從病種分布看,職業性塵肺病最多,為26081例,其次為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職業性化學中毒,分別為1097例和931例,其他職業病合計1071例。從行業分布看,報告職業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以及開采輔助活動等行業,分別為11625例、3116例和3069例,共占職業病報告總數的61.03%。 (一)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塵肺病新病例26081例,其中約93.92%的病例為煤工塵肺和矽肺,分別為14152例和10343例。報告其他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89例,主要分布在制造、采礦等行業。 (二)職業性化學中毒。 共報告各類急性職業中毒事故260起,中毒383例,其中重大職業中毒事故7起,中毒37例,死亡6例。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30余種,其中一氧化碳中毒最多,共發生92起131例。 共報告各類慢性職業中毒548例。引起慢性職業中毒的化學物質18余種,其中苯中毒最多,為228例,其次為砷及其化合物中毒和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分別為108例和78例。,2,(三)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97例,其中噪聲聾1052例(占95.90%)。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采礦業。 (四)職業性傳染病。 共報告職業性傳染病485例,其中布魯氏菌病429例,其次為森林腦炎48例。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業和制造業。 (五)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2例。其中放射性甲狀腺疾病5例,放射性腫瘤3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3例,放射性皮膚疾病1例。 (六)職業性腫瘤等五類職業病。 共報告485例。職業性腫瘤81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6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149例(其中手臂振動病70例,中暑64例),職業性皮膚病106例(其中接觸性皮炎46例),職業性眼病121例(其中白內障66例,化學性眼部灼傷47例),其他職業病28例(其中滑囊炎25例,金屬煙熱2例)。,3,二、2016年全國職業病報告情況 根據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職業病報告,2016年共報告職業病31789例。其中,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28088例,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76例,職業性化學中毒1212例,其他各類職業病合計1213例。從行業分布看,報告職業病病例主要分布在煤炭開采和洗選業(13070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4110例)以及開采輔助活動行業(3829例),共占職業病報告總數的66.09%。 (一)職業性塵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塵肺病新病例27992例,較2015年增加1911例。其中,95.49%的病例為煤工塵肺和矽肺,分別為16658例和10072例。報告其他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96例。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報告例數占2016年職業病報告總例數的88.36%。 (二)職業性化學中毒。 共報告各類急性職業中毒事故272起,中毒400例,其中重大職業中毒事故(同時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6起,中毒45例(包含死亡4例)。引起急性職業中毒的確認的化學物質49種,其中一氧化碳中毒的起數和人數最多,共發生104起178例。 共報告各類慢性職業中毒812例。引起慢性職業中毒的確認的化學物質15種,其中砷及其化合物中毒最多,為342例,其次為苯中毒和鉛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鉛),分別為240例和89例。,4,(三)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276例,其中噪聲聾1220例、爆震聾40例、鉻鼻病13例、牙酸蝕病3例。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和采礦業。 (四)職業性傳染病。 共報告職業性傳染病610例,其中布魯氏菌病535例、森林腦炎64例、萊姆病1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農林牧漁業355例和制造業123例。 (五)職業性放射性疾病。 共報告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7例,其中放射性腫瘤8例,放射性皮膚病5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2例,放射性骨損傷1例,放射性性腺疾病1例。 (六)職業性腫瘤等五類職業病。 共報告586例,職業性腫瘤90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36例),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268例(其中中暑193例,手臂振動病53例),職業性皮膚病100例(其中接觸性皮炎47例),職業性眼病104例(其中白內障69例、化學性眼部灼傷33例),其他職業病24例(全部為滑囊炎)。,5,,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6,職業衛生,法定職業病,職業危害,職業病,職業衛生: 職業衛生是指人們在從事行業和工作活動中,保持符合保護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須的情況、狀況以及達到這種狀態所實施的行為和過程。 職業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 職業危害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由于受不良的生產條件和工作環境的影響,給勞動者帶來危險和傷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種危害因素對人體的傷害。 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其它職業有害因素。,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7,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職業病? 法定職業病是指國家規定并正式公布的職業病,是指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法定職業病名錄有10種115類。,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8,職業病的特點:,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9,職業病的發現,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10,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 呼吸道(最常見最危險的途徑) 皮膚(有些毒物只要與皮膚接觸,就能被吸收) 消化道(職業中毒的機會極少),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11,職業病危害因素,12,設置或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建立、健全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及評價制度; 建立、健全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職業病防治管理措施,13,認真接受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培訓,努力學習和掌握必要的職業衛生知識; 遵守職業衛生法規、制度、操作規程等; 正確使用與維護職業病危害防護設備及個人防護用品; 及時報告事故隱患; 積極配合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如實提供職業病診斷、鑒定所需的有關資料等。,勞動者在職業病防止過程中的義務,14,噪聲,常見職業病及預防,15,危害:聽力疲勞、聽力減退、噪聲性耳聾引起語言障礙、生活、工作不便、社交受限等。還可引起頭痛、頭昏、失眠、煩躁不安、高血壓、心電圖改變、影響胃的蠕動和分泌等 預防:改造聲源、降低噪聲。對噪聲傳播途徑采取措施降低噪聲強度。加強個人防護,佩戴耳塞、耳罩、防護帽。定期進行健康監護體檢。,常見職業病及預防,高溫作業,中暑,16,高溫作業:是指工作地點有生產性熱源,當室外溫度達到本地區夏季通風設計計算溫度時,工作地點的氣溫高于室外2度或2度以上的作業。高溫作業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理改變。當機體獲熱與產熱大于散熱時體溫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機體嚴重缺水和缺鹽,心臟負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壓下降,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嚴重時還可導致中暑發生。 中暑是受熱作用而發生的一種急性疾病的統稱。 中暑預防防暑降溫措施為:合理設計工藝流程,隔熱及通風,加強個人防護及醫療預防。,常見職業病及預防,17,急救:迅速把病人移至陰涼處,平臥休息。用冷水擦洗全身,并逐步降低水的溫度。在頭部、腋窩、股窩處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熱。與此同時,用扇子或電扇吹風,幫助散熱。針刺人中、曲池、百會穴位。 口服人丹、藿香正氣水等。鼓勵病人喝含鹽的清涼飲料。嚴重中暑者,經降溫處理后,及早送往醫院。,常見職業病及預防,18,粉塵和塵肺病 生產性粉塵:指在生產中形成的,并能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微粒。長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變。粉塵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取決于其化學成分和濃度。空氣中粉塵濃度:同一種粉塵,濃度愈高,對人體危害愈嚴重。接觸時間:接觸時間越長,對人體危害越大。 粉塵的危害:根據不同特性,粉塵可對機體引起各種損害:粉塵可通過呼吸器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支氣管敏感。可溶性有毒粉塵進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流,引起中毒 放射性粉塵,則可造成放射性損傷;某些硬質粉塵可損傷角膜及結膜,引起角膜混濁和結膜炎等;粉塵堵塞皮脂腺和機械性刺激皮膚時,可引起粉刺、毛囊炎及皮膚皸裂等;粉塵進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塵肺病:是因長期吸入生產性有害粉塵引起的肺部彌漫性纖維化改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見職業病及預防,19,防塵的主要措施: 1 加強宣傳教育,使防塵工作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2 工藝改革和技術改造,這是消除粉塵危害的根本途徑 3 濕式作業,可防止粉塵飛揚,降低環境粉塵濃度 4 加強通風及抽風措施,將工作面的含塵空氣抽出,并將新鮮空氣送入工作面 5 加裝防塵罩,把生產性粉塵的發生源密閉起來 6 個人防護,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和增強體質 7 維修管理,加強技術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塵制度 8 定期檢測環境空氣中粉塵濃度,對接觸者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常見職業病及預防,20,職業中毒 職業中毒:在生產環境中,毒物常以粉塵、煙塵(比粉塵更細的顆粒)、氣體、蒸汽或者霧滴的狀態出現,在防護不嚴或意外事故等異常情況下,在生產、使用、運輸等過程中,可通過呼吸道、皮膚或者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損害全身各個系統,如神經系統、肝臟等,引起職業中毒。 影響因素:毒物的毒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量;人的精神狀態與健康狀況 表現:神經系統:神經衰弱癥;多發性神經炎;中毒性腦病。 血液系統:血細胞減少癥;血紅蛋白變性;溶血性貧血。 呼吸系統:窒息狀態;中毒性肺水腫;中毒性支氣管炎和肺炎。 消化系統:鉛中毒時有較明顯的便秘、腹絞痛等消化道癥狀,常見職業病及預防,21,預防措施: 1 生產場所建立安全操作規程和檢查制度,生產流程應做到密閉化,以避免或減少直接接觸 2 生產車間要有有效的通風系統,增加通風排氣設備,將有毒氣體局限化并及時排出。 3 建立空氣中毒物濃度測定制度。定期測定,以提供改進預防措施的依據。 4 建立工作前體檢、定期體檢制度。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5 合理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是預防職業中毒的一種輔助措施,個人防護用品包括:防護服、口罩、面具、袖套、眼鏡等。 6 職業健康衛生知識培訓,常見職業病及預防,22,